房天下 >资讯中心 >土地 > 正文

广州杨箕村史(转载)

天涯社区  2011-01-13 11:48

[摘要] 广州杨箕村史(转载)

多部姚氏族谱和从化灌村姚宗卿墓碑记载:

公讳宗卿、字希德、号印巌。生于宋明道癸酉,登宋仁宗嘉佑丁酉进士,授广东提刑巡按。政绩生平载于史册。卒于宋重和戊戌,享年八十六岁。

宋朝嘉祐二年(1057)官授广东提刑。宋熙宁年间(1068~1077),隐居番禺簸箕堡(今广州市越秀区杨箕村),不久,转迁博罗宿鸾冈哈塘面,后再迁增城山下。

按宋熙宁年间(1068~1077)的下限计算,杨箕村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它将变成现代化的乡村,留下的古建筑记忆也只能是玉虚宫和姚氏宗祠凤仪堂,为什么就一定要拆或迁移与广州文物单位玉虚宫紧紧靠在一起的“庙祠相依,庙前祠后”的凤仪堂呢?

“庙祠相依,庙前祠后”是一种岭南传统文化的建筑格局,在广州原老4城区(越秀,荔湾,东山,海珠区)大概也只剩下杨箕村的玉虚宫和姚氏宗祠凤仪堂了。我所知的广州城还有一处,就是新设为城区的萝岗区的、在"萝岗香雪”公园中的萝岗寺(观音阁)和玉岩书院(玉岩锺公祠)。萝岗村民有幸,锺氏子孙有幸,广州有幸,萝岗寺(观音阁)和玉岩书院(玉岩锺公祠)是广州文保单位,又处于山区,处于广州偏僻之处。没人想或没人敢去拆它。

玉虚宫和凤仪堂位于珠江新城,位于广州新中轴线,是城中心。为什么不为杨箕村姚氏村民和广州留下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的岭南古建筑呢?

在广州越秀区杨箕村,村中诸姓是由“三姚二李一秦梁”构成的。三姚指三支姚族:始祖礼廷,始迁祖君达,始迁祖竹芳祖;姚氏以礼廷祖这一支人口。杨箕村历来的大姓是姚氏,现在人口约1400,杨箕村全村人口4000多。而邻村寺右村,是单姓姚姓村,是凤仪堂姚族(礼廷祖后代),姚姓人口1000多。

关于君达祖,《簸箕 扬箕姚氏族谱》云:南宋时有姚君达者,唐姚文献之后,曾官于粤,葬于白云之麓岗,名狮腹。其子孙留居簸箕里(今杨箕村)东边,即今之大巷姚是也。礼廷祖以同宗故遂择簸箕里北边名老藜园,即今大宗祠之侧。后转迁南边之大门口。巷有二门、三门。三门内祖旧宅也。 也就是说,当年礼廷祖原住广州城东门外,因同宗大姓姚君达居住簸箕里,故遂择簸箕里居住。

我认为,君达祖应是姚氏岭南始祖姚宗卿的后代。而竹芳祖来自东莞,是宗辅公(宗卿胞兄)之后。

现在,礼廷祖后姚族住东荣里等;君达祖后姚族住村中花园附近(族人姚炳炎,姚志鹏和姚金棠姚永中,姚大乐等);竹芳祖后姚族,住石门约(族人姚永中,姚大乐等)。

往昔,扬箕村这3个姚族都有自己的宗祠,寺右村也有多座姚氏祠堂。现在,寺右村一座姚氏祠堂没有了,扬箕村只剩下一座两山姚公祠和归属杨箕小学的凤仪堂(当然,凤仪堂也是寺右姚的太公祖祠),因此三姚村民都在两山姚公祠活动。

按规划,拆村重建以后,两山姚公祠也永不存在,只有重建的姚氏宗祠(三姚共有吗?)。扬箕村和寺右村姚氏父老兄弟当然要求原地原址保留和重修仅存的姚氏宗祠凤仪堂,因为它,也只有它,与广州文保单位的玉虚宫紧紧相连、构成“庙祠相依,庙前祠后”有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格局。

扬箕村和寺右村姚氏不仅为自己保留真真正正的姚氏宗祠,也为广州,特别是广州中心城区多保留一处原汁原味的岭南建筑和格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土地

土地市场 找地神器

关注特价房广州官微

掌握广州最新楼盘信息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