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以房养老”有需求但推行难租房养老或更现实

东方网-劳动报  2011-11-21 07:51

[摘要] 近日,沪上某民办养老院打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利用老人住房产权办理抵押贷款,养老院负责利息和本金的偿还,而老人则为此获得了VIP待遇,每月只需以1200元的支出就可以享受到原先5000多元的 房服务。

近日,沪上某民办养老院打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利用老人住房产权办理抵押贷款,养老院负责利息和本金的偿还,而老人则为此获得了VIP待遇,每月只需以1200元的支出就可以享受到原先5000多元的 房服务。

房子是VIP会员“敲门砖”还是金融游戏的工具?专家直指这一养老模式的潜在风险。记者了解到,传统的“以房养老”模式有需求但推行困难重重,早期的试点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

营销

养老院用老人住房向银行抵押贷款

“花1000多元享受原先5000多的贵宾服务,其实并不难。”这是普陀区一家民办养老院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的“捷径”,“只要你肯把老人的房子交给我们就可以了。”

花千元享“贵宾待遇”

在这家养老院中,给老人安排了不同待遇的“套餐”,从两人 房到九人 房不等,价格的要2600元,最贵的则超过5400元。

记者以家中有老人想入院为由前往暗访,得到了院方人员的热诚接待。当得知老人收入不高,但家中有一套产权房时,对方立马表示,养老院内有一种“以房养老”的模式,完全可以花小钱享受贵宾待遇。

“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老人和我们签订协议,允许养老院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用产权办理抵押贷款。”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贷款额度能达到100万元,则就可以每月1200元的付出享受二人 房的待遇,“相当于省去了4000多元。”

为了打消记者顾虑,该工作人员强调道,办理抵押贷款并不会更换产权方,而且每月的本金和利息由养老院来负责偿还,保证不会拖欠。“房还是你的,钱由我们来还,还能享受到VIP,非常划算。”

融资背后暗藏风险

听上去好像很不错,可这种所谓的“以房养老”真得如此便利吗?对此,上海市老年学会秘书长孙鹏镖指出,将老年人房产交于养老院,而并非直接由专业金融机构操作,这其中存在一定风险。更有专家认为,这更多像是民办养老机构投资方的一种融资渠道。

“由于生理心理普遍衰老,老年人对于法律条款的认识存在一定不足。”孙鹏镖表示,尽管产权人没有进行变更,但是抵押贷款的价格是否合理,中间是否有水分,老人很难了解当中的细节,“不排除一些机构或中介联手操纵房价的情况出现。”

另外,一旦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资方出现财政危机,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拖欠贷款的情况出现。“届时如果陷入到债务纠纷之中,即便此前有过合同协议,对于老人来说仍然是一件麻烦事。”孙鹏镖指出,当前对于“以房养老”并没有详细地法律法规予以保证,同时社会上也缺乏经过政府核准的机构专门从事该业务,老人还需谨慎而行。

相关新闻:

国土部:70年产权不影响以房养老 有的产权已续期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70年产权"不影响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离老人有多远 养老按揭准入门槛颇高

"以房养老"模式国内低调亮相 多重制约下前途渺茫

下一篇:11月地铁沿线新盘 中小户型9千/㎡起*96折(图)

 

现状

“倒按揭”服务4年不到就夭折

拿老人住房产权办理抵押贷款,其实并非传统的“以房养老”模式。所谓“以房养老”,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自己拥有的房产来负担自己的养老支出,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倒按揭”,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老人将自己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从而可以补贴养老所需。

目前,本市户籍老年人口为315.7万人,老年人口比重已达22.5%。据预测,到2015年,老人总量将突破400万,比重接近30%。到2020年末,这个比例可能将达33%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用老年人的不动产来盘活养老消费,不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选择,也不失为养老保障的一种有益补充。

早在2007年时,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就曾推出相关服务,不过现在已经停办。为何一个叫好的模式始终在沪难以推广,这其中颇为耐人寻味。

不仅如此,记者调查了沪上多达20多家敬老院,除了这家民办机构之外,无一家有“以房养老”的服务。

潜在纠纷令养老院生畏

提及“以房养老”,敬老院负责人都知道;想办“以房养老”,几乎全都摇头说没有。

“这个业务的推出,太容易产生纠纷了。”宝山区一家敬老院院长告诉记者,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老人子女的态度。即便老人与院方签署了相关协议,但子女通常会以老人“糊涂”为由予以反悔,一旦打起官司,吃亏的往往是敬老院,“花不起那时间。”

徐汇区养老机构指导中心主任陆美玲就坦称,在该区下属的敬老院中,无一曾尝试“以房养老”。“传统的思想观念还是占了主流,不少老人宁愿把住房留给子孙,而不肯将其补贴在养老补贴上。”

“自助养老”早已停办

曾看好“以房养老”服务的,其实不乏专业机构。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就是其中一例,2007年时,该中心推出了“以房自助养老”的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将自有产权房屋出售给中心,并选择在有生之年仍居住在原房屋内,出售房屋的房款在扣除租金、保证金及相关交易费用后全由老人自由支配。

然而,自推出后该服务应者寥寥。记者昨日拨打了公积金管理中心服务热线,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早已经停止办理了”。

相关新闻:

国土部:70年产权不影响以房养老 有的产权已续期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70年产权"不影响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离老人有多远 养老按揭准入门槛颇高

"以房养老"模式国内低调亮相 多重制约下前途渺茫

下一篇:11月地铁沿线新盘 中小户型9千/㎡起*96折(图)

 

租房养老更受青睐

与其相比,靠出租用房费用住进养老院的模式倒是容易被老人接受。在部分养老院中,这样的老人比例可以达到近3成。

“拿租金来付养老院的钱,过世后房子还是子女的。”陆美玲指出,和“倒按揭”相比,“租房养老”由于产权不发生变化,更容易被接受。

不仅如此,一些老人中还诞生出“换房养老”的模式,就是拿一套大房换成两套小房,或是内环房变为外环房,当中产生的差价用于养老补贴。

思考

“以房养老”面临三道槛

“以房养老”在沪究竟是否有市场?这个问题似乎很难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一方面,传统模式几乎都“败走麦城”,而另一方面,却也有养老院对其进行“变种”,期望能吸引老人参与。

老年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养老观念的延续、缺乏专业机构支持以及房屋产权的年限,这些是“以房养老”能否推行的根本阻碍。如果不加以明确和解决,“以房养老”最终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养老观念需要更新

婚姻和房产,是容易导致老年人法律纠纷的两大因素。传统观念中,把自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给养老院,不给子女,这让许多老年人和年轻人难以承受。

政府银行都需支持

而从金融市场而言,“倒按揭”实际上是老人和金融机构“对赌”的一种模式,如果没有明确的政策扶持,很可能造成双方互不满意的状况出现。

最简单的一种可能,就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如果房价大幅增高,老人肯定会产生“吃亏”的想法,但如果房价持续走低,则金融机构就会遭遇损失。

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加上又没有明确政府政策支持,这使得金融机构都不愿意参与其中。

产权期限亟待明确

另外,还有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是目前我国商品房只有70年产权,之后如何续权尚未明确。而大多数老人的住房距离这一期限恰恰最为接近,这让金融机构感到颇为棘手。

“到时候是否需要支付续租金,金额是多少,目前都不能确定。”工行杨浦支行信贷部的一位人士坦称,这种未知数也是阻碍“以房养老”试点的一大原因。

相关新闻:

国土部:70年产权不影响以房养老 有的产权已续期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70年产权"不影响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离老人有多远 养老按揭准入门槛颇高

"以房养老"模式国内低调亮相 多重制约下前途渺茫

下一篇:11月地铁沿线新盘 中小户型9千/㎡起*96折(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广州官微

掌握广州最新楼盘信息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