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今后,名校教师将定期交流到弱校任教,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9年以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包括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2届以上,原则上要在本区域内交流轮岗。近日,广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今后,名校教师将定期交流到弱校任教,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那么问题来了,原来一直都说“择校”的实质是“择师”,现在老师流动起来了,你还会去择校吗?
4种情况可免于轮岗
1男超过55周岁,女超过50周岁可不纳入交流对象范围。
2已在2所以上其他学校工作共6年以上(每所学校均工作2年以上),以及已在农村学校工作共6年以上的城镇学校校长和教师。
3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教师,或患有严重疾病且经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区级以上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
4正在现学校承担区级以上重要教科研项目的校长教师,或现学校同学科专任教师较少的特殊岗位的教师,或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支教经历的校长教师,经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可延迟进行交流,但延迟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对象
教师同所学校任教满9年
校长同所学校任职满两届
记者看到,适用于本意见的交流轮岗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正、副校长。其中,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9年以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包括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2届以上,原则上要在本区域内交流轮岗。
在具体实施上,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应先易后难,先实行分片区交流,逐步扩大交流范围。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分别联合周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形成若干个片区,教师一般在就近片区内进行交流,鼓励城区学校教师跨片区交流;校长一般在区域内进行交流。
操作
教师轮岗三年一周期
新提拔副校长异校任职
对于在职教师,意见要求实行分批流动。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值得关注的是,在流动轮岗期间,教师由所交流轮岗的学校聘用和岗位管理,并负责基本工资及绩效工资的发放。交流轮岗每次周期为3年。在职教师原则上在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双向流动。
与普通教师不同,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两届的,原则上交流到其它学校任职。副校长提任校长的,原则上要有在2所或以上学校任中层干部或副校长的经历。新提拔的副校长,原则上实行异校任职。
管理
不合格教师将有退出机制
此前有不少老师和校长指出,教师流动大的障碍在于编制和工资待遇问题。为了理顺编制,广州将实行教师“区管校聘”。具体来说,建立教师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区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机制。
在教师的考核机制上,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制定各区教师考核实施方案,指导学校规范开展教师考核工作。交流学区内学校教师可实行统一考核。建立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
激励 积极流动晋升评优有倾斜
记者了解到,从国家到地方近年来都一直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轮岗的积极性并不高涨,尤其是一些头顶名校光环的教师。
新意见在激励机制上加大了力度:对积极参与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校长教师,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在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中,向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特别是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倾斜。结合年度考核工作,对参与从城区学校流向农村和乡镇学校刚性流动的人员实行考核,增加一定的 “”指标,作为对表现者的奖励。
与此同时,在评优上也作了一些与轮岗相关的刚性要求: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含教学点,下同)工作的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在评选认定特级教师、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须有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3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省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人选时,原则上要求选拔对象应有2个或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
高级教师职务可跨校申报
根据意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发布本级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高级教师职务岗位空额、聘任条件和聘任时间等信息,中小学教师可以按照岗位空缺情况跨校申报教师职务,通过评审的教师需先办理调动手续,再与新聘学校建立新的聘用关系。在同等条件下,学校可优先聘用有交流经历的教师。
声音
老师:流动对工作有负面影响
面对教师流动这一政策,作为“主角”的老师并不积极。“如果让我们经常换地方教学,可能对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越秀区某小学老师说,习惯一个学校的教学文化和气氛,甚至是适应校长的脾性,对激发工作的热情都有很大帮助。
“作为校长,我并不想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骨干老师流走。”越秀区某重点小学校长坦言。但如果从教师自身的成长来说,流动到其他学校不愧是个好办法。“真正厉害的老师,是到哪里都能教好学生。”不过,教师们顾虑的是流动之后的各种保障,比如名校的老师“流出去”了之后是否还能“流回来”。
家长:教师打破区域流动更好
家住海珠区的尹先生认为,教师只在区域内流动还有缺陷。他说,由于海珠区的小学不如越秀区,不少海珠区的家长还是会跨区到越秀区择校。“只有让越秀区和海珠区的教师相互流动起来,才是真正促进整个广州教育的均衡。”
但是,也有家长认为,择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一个学校的强弱除了师资以外,还包括历史、硬件、平台、资源等无形的因素。一所弱校虽然有少量好老师加入,但是其他方面跟不上家长依然不放心。所以除了教师流动,还需要有其他配套的设施才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