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海豚钢塔吊装成功、主体桥梁合龙、桥梁斜拉索安装完成、桥面铺装全面展开……接踵而来的大进展,让社会各界对港珠澳大桥的期待值持续升温。今日上午11时,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现场宣布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线贯通,这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收官之战。
海豚钢塔吊装成功、主体桥梁合龙、桥梁斜拉索安装完成、桥面铺装全面展开……接踵而来的大进展,让社会各界对港珠澳大桥的期待值持续升温。今日上午11时,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现场宣布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线贯通,这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收官之战。
主体桥梁22.9公里拉通
日前,一条重达35吨,伸缩量为1760毫米的伸缩缝在位于青州航道桥左幅的54号墩安装完毕,这也是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的后一条伸缩缝,预示着长达22.9公里的主体桥梁全线拉通。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三地连接线及口岸。其中,主体工程包括22.9公里的桥梁、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连接隧道和桥梁的东西人工岛,主体桥梁又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三座通航斜拉桥和20公里的非通航孔桥。作为世界上长的钢结构桥梁,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者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沿珠海情侣路远眺,已可以看到蜿蜒的“钢铁巨龙”屹立于大海深处,驾车从珠澳口岸出发,迎着海风从超百米高的桥塔“风帆”、“海豚”和“中国结”身边掠过,这三座通航桥上的7座桥塔在伶仃洋上熠熠生辉。为满足珠江口水利防洪要求,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共有190个桥梁承台埋入了海床面以下,大限度地减小了阻水率,既提高了港珠澳大桥的非通航孔桥桥墩的防撞能力,又让桥体犹如长龙卧波,极具节奏和韵律。
2000多吨钢塔海上空中翻转
自2012年7月施工单位进场以来,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建设历时4年多,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在多个领域填补了我国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空白,形成了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如在钢箱梁制造中大规模采用工厂化制造,三年内完成42万吨钢箱梁的生产和拼装;非通航孔桥承台墩身和组合梁桥面板的预制也全面贯彻“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建设理念,分别在中山、东莞建立预制基地等。
海上装配施工工艺技术也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工法”,体现了行业科技水平的新高度。如江海船航道桥三座海豚塔的安装,采用两台大型浮吊船协同作业,将2000多吨的钢塔在海上实现空中翻转,后定位在承台上,其整个吊装工艺的研究历时两年,历经艰险,属世界首创。
创造性提出防腐防震措施
为解决海上桥梁的耐久性问题,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港珠澳模型”等一系列防腐防震措施,系统地保障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达到120年。为了保护中华白海豚,同时保障建设者的工作条件和生命安全,在施工期间,采用了多种技术和管理措施,推行了将“健康(health)、安全(safty)、生态(environment)”相融合的HSE一体化管理理念,保护了职工健康、工程安全及海洋生物的栖息、繁衍。
据了解,目前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专家和团队参与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当中,另有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团队进行了参观访问,他们不仅带来了新的科技和施工工艺,也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去年,英国《卫报》将港珠澳大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桥面铺装和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随着桥梁工程的贯通,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将全面进入岛隧工程项目后的总决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