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州的TOD发展史:从1993到现在的进化之路】广州自1993年启动地铁建设以来,通过学习香港轨道+物业的发展经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TOD(交通导向型开发)模式。如今,广州已规划近200个TOD项目,70个项目已完成或在实施中。尽管面临挑战,但广州通过不断优化机制和创新规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广州将继续推动轨道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文:
广州早在1993年启动地铁1号线建设时,就开始借鉴香港地铁“轨道+物业”的发展模式,推动了黄沙站和公园前站等多个初代TOD项目的实施。这一举措开启了内地城市TOD发展的元年。此后,广州结合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持续推进沿线土地的综合开发,已规划近200个TOD项目,近70个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成效显著。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广州在2017年推出《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推动场站及周边同步选址、规划和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广州模式”。尽管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站城融合度不高、可持续经营能力不足等。因此,广州在规划和实施层面不断开展TOD综合开发机制优化研究,建立了可持续推进的TOD项目库。
在规划方面,广州通过前置开发规划环节,与线网规划同步开展沿线土地全盘摸查,优化资源配置,搭建市域TOD开发项目储备库。同时,广州市通过机制优化,统筹场站综合体和周边土地的开发,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和企业力量,推动全域TOD综合开发。
小编点评:广州的TOD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城市发展的教科书。从1993年开始,广州通过学习和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TOD发展路径。TOD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广州的城市品质,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广州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和机制,确保TOD项目能顺利推进,同时也在为其他城市提供宝贵的经验。然而,尽管取得了诸多成就,广州在TOD项目的站城融合和可持续经营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政府和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轨道与城市的深度融合。未来,随着新一轮规划和机制的优化,广州的TOD项目有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突破,为市民带来更多便利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