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面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但部分清末、民初的小型建筑因未被认定为文物而遭受破坏。文章呼吁对这些有价值的建筑重新评定与保护,并展示了专家和市民的保护努力。

广州沙面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这里集合了众多新古典式、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等风格的建筑瑰宝。然而,由于一些清末、民初的小型建筑未被认定为文物,它们的历史价值正在逐渐被侵蚀。广州市文广旅局与文保专家们正携手努力,希望通过征集社会各界的线索,重新评估这些建筑的历史价值,并依法认定与保护。
其中,沙面南街16、18号的法国领事馆旧址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栋建筑因没有文物身份,曾在2010年险些被租户拆除其独特的拜火教风格装饰,幸亏被文保专家汤国华及时阻止并修复。但由于不是文物,这栋建筑仍面临再次改造的风险。类似的还有沙面南街30号,这座由治平洋行扩建的外廊式小楼,因不是文物而未能按原状保护,目前外立面已被统一改刷桔色涂料。
沙面的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然而,许多价值极高的建筑未能被及时认定为文物,导致其保护状况堪忧。文保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与支持,从历史研究到实际保护,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专家们的努力下,已经有部分建筑被纳入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和保护这些历史建筑,不让任何一块历史“遗珠”被遗忘。通过持续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文物保护行动中,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