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支持下,大量资金已到位,并加速投放,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的设立为住房
租赁市场带来了新机遇。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协同作用下,
住房租赁市场得到了有力推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国家队“买楼”有了新消息:大量资金已经到位,投放速度也在加快。中国央行此前宣布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于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但未出售的商品房,并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这个政策工具和此前的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有效衔接,使资金投放更加迅速。今年6月初,央行完善推出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将此前1000亿元的租赁住房贷款也并入新工具。截至二季度末,金融机构已经发放了约250亿元的租赁住房贷款,而央行审核发放的再贷款资金也超过了120亿元。
专家认为,新工具依然采用“先贷后借,按季操作”的模式,金融机构先发放贷款,然后在下一季度向央行申请再贷款资金,这种模式会有一个季度的时间差。未来,贷款投放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新政策工具的支持范围也在扩大,地方政府可收购的标的由原来的存量住宅商品房扩展到全部商品房,使用用途也由租赁扩大到可租可售,参与的金融机构数量从7家试点扩大到21家全国性机构。多重利好将加速新工具的使用和落地见效。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在解决住房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虽然总量上中国已进入不缺房的时代,但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困难依然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盘活存量房源发展保障性住房,能够有效满足这些群体的住房需求。专家提出,未来需要拓宽保障房的定义,不仅局限于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还应该涵盖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有住房需求的家庭。这也意味着,稳定的租房保障对新市民和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同样重要。
住房租赁业务的可行性不仅取决于租售比,还需要综合考虑租金折扣率和住房收购折扣率等指标。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北京、福建、广东、山东等地相继为住房租赁业务提供财税、土地和产业基金等支持。例如,广州明确旧厂房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不用补缴土地价款;杭州对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租房补贴。这些政策无疑为住房租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央行和财政的支持机制在市场起步阶段为房地产行业筑底提供了助力。随着住房租赁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和市场商业化运转的有效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长期来看,这也有助于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模式的有序转型。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市场的不断成熟,中国的住房租赁市场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