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全市教育系统积极推动“无废学校”建设,已建成1130所。通过多种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环保意识,逐步实现绿色校园生活。

“无废学校”是“无废细胞”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无废文化”的关键。在全市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广州教育系统全面动员学校参与“无废细胞”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广州已经建成了1130所“无废学校”。
广州市教育局为落实“无废城市”建设,出台了相关通知,明确了任务和推进计划。2023年,有697所学校被评为“无废学校”,2024年第一季度则是433所学校。市教育局通过融合教育教学,推动“无废”理念落地生根。例如,在《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并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在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等内容。
广州还组织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如“我的环保节日”、“低碳校园”和“生活垃圾分类”等,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此外,每年开学,广州还会组织全市学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开学第一课”,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强化分类意识。市教育局围绕创建绿色学校标准,已经创建了1584所“广东省绿色学校”,并将其作为创建“无废学校”的前提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广州的“无废学校”建设,体现了对生态环境教育的高度重视。从政策的制定到实际的落实,都展示了广州推动绿色校园的决心。通过各类生态环保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环保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环保意识和习惯。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对学生个体有益,对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推动力。未来,期待广州能够在“无废学校”建设上取得更多成绩,并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地区,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