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省开工改造了1281个老旧小区,创新筹资方式,盘活闲置资源,获得了24亿元中央资金。广州、梅州、佛山等地通过居民、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是广东省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到今年7月31日,全省已经开工改造了1281个城镇老旧小区,获得中央各项资金24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改造过程中,多地创新筹措改造资金的方式和渠道,盘活闲置资源,让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广东的老旧小区改造中,广州花都区的集群街2号是一栋危房,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25户业主按4600元/平方米的标准共同承担整体改造成本,共筹集800万元,成为全省首例业主筹资自拆自建项目。梅州梅县区的富贵花园片区改造中,政府投资570万元建设充电桩、电子广告屏等基础设施,再引入社会资本1200万元建设小区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最终通过专用变压器将绿电送到充电桩等产生收益,确保小区的持续运营资金。
多地还积极利用国企力量。比如佛山的惠景社区,在改造过程中引入国企建发智城,以“政府主导+国企参与+综合整治+长效运营”的方式进行全面改造。该国企自有资金投入近1000万元,改造小区的地面、电房、监控等设施,并通过国企物业出租反哺投资。与此同时,广州市黄石花园小区通过EPCO模式引入企业,对直管公房进行重新装修,打造成青年社区和青年公寓,不仅减少了政府的管理成本,还提升了租金收益,用获得的收益反哺社区改造和运维。
广东省今年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的成就可谓显著,不仅开工数量与获批资金创历史新高,还形成了多种创新的筹资方式和改造模式。这种多渠道、多方参与的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的资金难题,还激发了居民、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热情,让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广州市花都区的集群街2号项目,通过业主自筹资金自拆自建,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梅州的富贵花园片区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确保了小区的可持续运营。佛山的惠景社区则通过国企的参与,实现了全流程社区微更新,提升了社区的整体品质。广州市黄石花园小区通过引入企业进行改造,打造成青年社区,不仅提升了租金收益,还减少了政府管理成本。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不仅为老旧小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