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房地产巨头富力地产,如今正面临严峻的财务困境。尽管曾经以千亿目标为豪,但如今负债累累,业务萎缩,创始人之一
张力的辞职更是让公司陷入困境。小编将详细解析富力地产的辉煌与挫折,并提供深度点评。

这个秋天来得有点早,凉风习习,连中秋都提前到九月了。这股凉意似乎也蔓延到了房地产市场,富力地产这家曾经的千亿房企,如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早盘看了看富力地产的股价,一度跌到0.66元,好在盘中有所反弹,避免了再创新低。
十年前的2014年,富力地产的两位老板李思廉和张力豪言壮语,要在2016年冲击千亿目标。在那个地产黄金时代,这个目标并不算过分。2016年,尽管宏图未成,但2018年富力地产实现了1310亿的合约销售额,比2017年的818亿增长显著。那时候公司内部甚至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3000亿目标的野心。
然而,富力的雄心勃勃背后是高额的债务。2017年,富力地产以199.06亿元接手万达旗下77家酒店资产,虽然当时被称为“世纪交易”,但并未给其酒店带来转机,反而造成了资金上的拖累,酒店业务连续亏损。2018年,富力地产总负债高达2963亿,同比增幅27%,流动负债从1126亿猛增到1777亿,净负债率高达184%。
富力地产在2019年和2020年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净负债率一度达到199%,被迫出售资产以维持流动资金。2021年12月,公司对外披露一笔7.25亿美元债即将到期,并发起要约回购,寻求债务展期;2022年3月,境内债也出现了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况。不过,富力在2022年11月成为首个境内及境外债券全部整体展期成功的房企,展期债务合计约人民币466亿元。
富力地产的故事是一部从辉煌到困境的商业剧本。曾经的千亿目标、疯狂的扩张和大胆的投资,让富力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惊人的增长。然而,高额的债务和行业环境的剧变,使公司陷入了深深的困境。特别是在2017年接手万达旗下酒店资产的“世纪交易”,虽然一度被视为捡漏,却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成为财务上的负担。疫情的冲击更是让富力雪上加霜,销售额和营业额大幅下降,负债问题愈发突显。
创始人之一张力的辞职,对公司来说无疑是个重大打击。作为富力地产的双老板之一,张力和李思廉的合作曾被视为地产界的经典搭档。张力的退出不仅象征着公司的动荡,更让人担忧富力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今的富力,光靠李思廉的防守策略,恐怕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
富力地产的故事提醒我们,企业在追求快速增长和扩张的时候,必须谨慎对待财务风险和行业变化。只有在稳健中求发展,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富力地产能否在未来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点,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当前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