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书画大师黄永玉先生离开了我们,艺术界痛失重量级人物。
在缅怀黄老的同时,楼Sir发现,他不单单是一位世界级艺术家,还是一位隐藏的建筑设计师。黄老亲自设计建造了5座艺术建筑,老家湘西的“夺翠楼”、“玉石山房”;北京的“万荷堂”;香港的“山之半居”;意大利的“无数山楼”今天,楼Sir就要带大家,去看看黄老在北京的家,位于通州区东6环边上的万荷堂。
从朝阳大悦城开始,在6号线青年路站出发,到物资学院转公交T8路,再到平家疃路口西站下,就到万荷堂路边了。这一路上烈日炎炎,T8路公交间隔居然达到了30分钟,楼Sir被晒够呛。随着T8路公交缓缓开进六环后,楼Sir不禁开始在心里回顾黄老的生平,还有为何要选择如此偏远的地方呢?![]()
◎在万荷堂马路边的公交车站
楼Sir认为,对黄老这样的“老顽童”来说,自己有这么一块清静地,满足自己设计爱好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就是远离世俗喧嚣,沉淀自己。在万荷堂外观望,整体是中国传统式园林建筑,围墙内有很多树林竹林;从卫星图上看,还能发现院内有一大片荷花池,故称为万荷堂。![]()
◎万荷堂南边的铁门万荷堂外墙是灰瓦色砖砌而成,在其南边有两个门,一个是车辆出入的铁门,一个是传统的红色木门。楼Sir抱着仰慕之情,刚从门口走过,就发现了两只大黑犬疾奔而来,在门内狂吠。
这应该是是黄老生前所养的爱犬,一只叫科学、一只叫民主。![]()
◎万荷堂东南一角其好友陈履生说过:五十年代的时候,黄老看见了太多世态炎凉,认为有些人还不如狗,于是黄老非常喜欢养狗。此外,黄老痴迷于荷花,欣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所以在园内种荷花。
在万荷堂与马路中间,黄老还建了一座凉亭,取名为侃亭。
这侃亭也有一段趣事。相传,黄老是想过往路人憩息有所,歇一歇,侃一侃,故称侃亭。![]()
◎黄永玉老先生设计并题名的侃亭黄老似乎对这个亭很满意,还亲笔题名了牌匾挂在侃亭之上,可这牌匾居然被偷了!
倔强的黄老立马又写了个新的挂上去,结果就是三番五次一直被人偷走。
现在各位看到的侃亭二字,是在一大块白玉石上,估计黄老心里暗喜:“这回我叫你怎么拿走。”
![]()
◎万荷堂大门前院黄老从不轻易给别人自己的作品。自从万荷堂建成之后,就有不少京城名人前来拜访,只为求得老先生一件作品。他自己曾说过,自己从来不把作品给仗势求画的人,他很反感有身份的人来向他求画;但对有困难的朋友,他却会主动送画。![]()
◎万荷堂红门,可以看到内部屏墙的福字在万荷堂墙外回顾黄老的生平,楼Sir心中有万千感慨,这是多么可爱的老爷子。重门深院,草绿阶前
有很多像楼Sir一样仰慕黄老,前来瞻仰万荷堂的人。
有些人的做法比较欠妥,在红门旁的石狮下写上“到此一游”,实在是缺少教养。
![]()
◎红门边的石狮,下面被人写上“到此一游”万荷堂的红门是一个小型垂花门,在古代又叫仪门,是分割内宅和外院的分界线。传统垂花门的檐柱不落地,会装饰上垂吊的花瓣和莲花,黄老这里则是机灵的把石柱刻上花,在门簪上还写着吉祥二字。![]()
◎万荷堂南的门由此不难看出黄老对传统建筑学的了解,不愧是当代全能艺术大家。
从外看去,此楼呈扇形向内张开,与围墙刚好塑造成一个直角。
![]()
◎万荷堂东南角的扇形角楼都说造园就是“三分匠,七分主人”,这面向荷塘的亭台楼阁,设计的干净利落,和整个庭院一气呵成,像极了黄老毫不做作、直率的性格。万荷堂墙外被一圈绿植围绕,在这夏日午后随风摇曳,楼Sir的思绪也跟着一起飘向万荷堂内。在万荷堂设计建造之初,黄老一直坚持要保证建材的原本样貌。
正因如此,万荷堂内有很多不规则的石柱和木瘤,这也是老先生设计建筑的一大特点。万荷堂总面积将近10亩地,院内被设计成东西两个院落。东边,也就是荷塘所在的院子,是典型的凤凰古建筑,这一圈楼阁围绕3亩之大的荷塘,用于黄老平时作画、赏花、聚会之用。而西院被黄老设计成了生活区域,由万荷堂大殿和老子居组成。在设计时,黄老按照宋朝时期的建筑样式,据说位于西院中心的万荷堂大殿,在造的时候用了100多天才造好。![]()
◎黄永玉老先生在万荷堂内,可以看到扇形角楼的正面(图片来源:《黄永玉的万荷堂》)楼Sir真想进去看看啊,想看看黄老的老人居;黄老画室里那2米高的画墙;想看看黄老在里面的一众收藏。“当我死后,骨灰不要了,自由得多。想我嘛就看看天,看看云。”
不妨锁定6月20日(下周二)晚8点的直播间,一起聊聊买房、卖房那些事儿。还有其他疑问,也可以添加“楼大嘴”,我们将一对一的为你答疑解惑。另外,还可以拉你到对应的群,比如备注“买房”,即可免费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