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州楼市密度惊人,真让人难以忍受!】广州楼市一直以来以高密度塔楼为主,市中心更是密集得让人误以为是在香港。相比于上海、北京等地,广州的板楼比例明显偏低。这主要受历史和现实供地因素的影响。然而,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广州是否该重新审视其楼市发展模式,为住户提供更多低密度、舒适的住宅呢?

正文:
暑假到了,我那北方的亲戚从老家开车带着孩子一路南下到海南。这几天他们途径广州,老妈反复叮嘱我一定要好好招待。刚见面我就问他们对广州的印象,大伯大伯母还没回答,他们的孩子倒先说了:“这儿是不是香港啊?有没有鱼蛋车仔面?”原来孩子一路睡过来,还以为到香港了,原因是这里的楼房密度太高,看起来就像电视剧里的香港。
广州的高密度楼房是显而易见的,哪怕你只看照片,也很难分辨出哪些是广州,哪些是香港。根据贝壳二手的数据,广州挂牌的二手房大约有14万套,但其中板楼仅有1.3万套,占比不到10%。这主要是因为板楼对规划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在售的新盘板楼就更少了。多数新盘采用高低配的形式,只有低容积率或者高价值的楼盘才会考虑做纯板楼。事实上,在广州中心区的近百个新盘中,纯板式项目不足8个。
比较起其他一线城市,上海的新盘以板楼为主,甚至会在市中心做低密别墅,保留了上海石库门和传统里弄的建筑特色。北京的保障公租房设计更是突破了广州人对住房的固有认知。广州的高密度楼房布局让人不禁质疑:广州人,难道就不配住板楼吗?
广州虽临近香港,但它没有香港那样的土地紧张问题。之所以居住密度过高,主要是历史和供地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北上广等人口密集城市急需解决住房短缺问题,所以广州借鉴了香港的高密度住宅模式。广州楼市发展多年,供求矛盾越来越明显,开发商受限于土地出让时的规划,只能做高密设计。要改变这种状况,或许应首先降低地块容积率,为开发商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样才能更贴近买家的需求。
小编点评: 广州的高密度住宅问题由来已久,主要是历史因素和现实供地政策的影响。虽然这种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住房需求,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高密度的住宅区不仅影响居住舒适度,还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相比之下,上海和北京在保证供房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这值得广州借鉴。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广州若能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更注重低密度住宅的建设,相信会为居民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此外,降低地块容积率,给予开发商更多设计空间,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市场反应来看,低密度住宅往往更受欢迎,也更有价值。希望在多方努力下,广州的楼市能有所改进,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