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设立3000亿元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企业收购商品房转为保障性住房。新工具投放加快,专家认为将有助于盘活存量
房源,缓解
新市民和年轻人的住房困境,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
住房租赁的支持。

央行最近推出了3000亿元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目的是让地方国企能用合适的价格把那些建好了但还没卖掉的商品房收过来,用作租赁或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这一新政策和之前的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有很好的衔接。之前,央行已经设立了1000亿元的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现在把这部分额度也并入到了新的再贷款工具中,投放进度明显加快。截至二季度末,金融机构已经发放了近250亿元的租赁住房贷款,再贷款资金审核发放超过120亿元。
根据专家的观点,这个新工具继续采用“先贷后借,按季操作”的模式,即金融机构先发放贷款,然后下一季度再向央行申请再贷款资金,这样有一个季度的时间差。目前看,后续贷款投放有望进一步加快。此外,这个新工具支持范围也扩大了,不仅可以用于收购存量住宅商品房,现在还扩大到所有商品房,并且用途从单一的租赁扩大到可租可售,再贷款对象也从最初的7家试点金融机构扩大到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这些利好因素都将加速新工具的使用和落地见效。
对于当前的房产市场来说,央行的这一举措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大量新市民和年轻人面临住房困难,租房市场需求也非常大。这时候推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无疑是瞄准了市场痛点,通过盘活存量房源来缓解住房压力。此外,地方政府也在加大对住房租赁的支持力度,比如北京、福建、广东、山东等地相继出台了财税、土地和产业基金方面的支持政策。以广州为例,明确规定国有土地上旧厂房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不用补缴土地价款。杭州也提供了大学毕业生租房补贴。从长远看,这些政策不仅能够稳定租房市场,还能推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有序转型。对于住房租赁企业来说,衡量业务是否可行,还要考虑住房租金折扣率、住房收购折扣率等综合指标,未来租金增长率的提高也有助于提升投资回报。因此,央行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机制在市场起步阶段是非常关键的,随着企业经营能力提升和市场的商业化运转,住房租赁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