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
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库存压力明显增加。自5月起,多城推出收储
房源政策,解决库存问题。近期,广州的越秀地产通过退地
置换模式成功缓解库存压力,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新思路。国企收储和土地盘活等政策仍需优化,但未来市场库存有望逐步
改善。

这几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在调整,库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自从今年5月开始,很多城市都发布了收储房源的公告,希望通过国企收储的方式来减少库存。不过,由于收购价格、资金成本和房源错配等问题,国企收储的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最近,广州的越秀地产通过退地置换的方式成功解决了部分未开工土地的库存,让市场看到了新的解决途径。
具体来看,伴随着新开工面积的快速减少,已经开工但未售的库存明显下降。截至7月底,全国住宅“已开工未售库存”大约有25亿平方米,比去年底减少了5.2%。虽然供给减少是库存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已开工未售库存”的去化周期约为3.4年,比去年底延长了0.6年。
除了已开工的库存,针对竣工但未售的库存,5月17日的新政策提到了国企收储的方案。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发布了相关的征集公告,但政策还在探索阶段,提升各方积极性仍需政策优化。以广州为例,越秀地产最近通过退地方式获得了120亿“地票”补偿,这种方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解决土地库存的新思路,后续可能会有更多城市参考这一方式来缓解库存压力。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库存压力大、销售低迷的问题。国企收储和土地盘活等政策虽然为解决库存提供了新思路,但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难点。首先,收储价格往往难以达到开发商的预期,这使得达成交易变得困难。第二,很多城市的需求和供应并不匹配,这进一步增加了政策落实的难度。尤其是在保障房需求强烈的核心城市,市场库存压力反而较小,而库存压力大的城市,保障房的需求又相对有限。第三,资金成本高企,虽然有央行的再贷款支持,但仍需地方财政的配合。
不过,越秀地产在广州退地置换的成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模式。通过“地票”形式的补偿,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又帮助房企盘活土地资源。未来,如果能够进一步优化政策细节、扩大收储范围,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市场库存问题有望得到更好的解决。
总的来说,虽然当前市场销售仍面临调整压力,但随着政策支持的加强,未来市场库存有望逐步改善。特别是国企收储和土地盘活等政策的实施,将对房企的现金流和居民的预期产生积极影响。